全國銷售服務熱線:1377208665924小時服務熱線:400-029-0598

新聞動態
聯系我們Contact Us
公司名稱:陜西貿信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銷售熱線:13772086659
服務熱線:400-029-0598
辦公地址:西安市蔚藍國際機電廣場一期1002室

新聞動態

您現在的位置:主頁 > 新聞動態 >
“摩擦發電機”正加速走進百姓生活
作者:admin 發布于:2017-07-20 21:10 點擊量:
0
  在中關村高端人才創業基地大廈的一間實驗室中,王中林院士展示了這種全新的能源供給模式。他拿起一個小塑料球,輕輕一晃,十幾盞LED燈即被點亮;他戴上一副手套,雙手摩擦、拍打,電流隨之產生。他說,這一切都要靠這個“一舉一動皆能發電”的技術。
 
  王中林介紹,摩擦發電機與傳統的電磁感應式發電機和摩擦起電機原理不同,摩擦發電機利用的是摩擦起電和靜電感應效應的耦合,同時配合薄層式電極的設計,實現電流的有效輸出。
 
  從2006年開始,王中林團隊先后發明了壓電式納米發電機,熱勢納米發電機,混合型納米發電機和摩擦納米發電機等,并克服了摩擦發電機輸出電流小、電壓高、難以直接給用電器有效充電的缺陷。將輸出電流提高到3毫安,最高平均穩定輸出功率達1.5瓦特,能量轉換效率達到24%-50%,實現了對小型電器的實時供電。
 
  因為這項技術中所采用的部件成本很低,且用量極少,王中林認為此項技術很適合大規模產業化推廣。他預計,未來三到五年,通過把微型發電裝置放在鞋里、腿上甚至衣服里,通過來回走動甚至衣襟的擺動實現發電,實現手機“自供電”不再遙遠。
 
  為何會選擇在中國落地生根
 
  這項全球領先的技術為何會選擇在中國落地生根?王中林直言,對于技術創新而言,中國有獨特的優勢。但更重要的是,中國對人才、創新、核心技術研發有強有力的支持,這成為科研創新的絕佳土壤。
 
  早在1992年,王中林便開始與中科院物理所、國家納米科學中心、北京大學、清華大學保持合作。2014年1月,摘得中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之后,王中林表示:“中國有大批優秀學生,美國有先進科研理念和想法,把人員優勢和成熟的運作機制相結合,科研效率會大大提高。”
 
  “能源問題是個大問題,涉及國計民生多方面。”從構想到成果,身在國外的王中林始終認為,新能源和新型能源技術的突破應當成為中國發展的新道路。
 
  2011年底到2012年初,中科院和北京市協作,以國家頂尖“千人計劃”為平臺,吸引已在國際納米材料可控生長、表征和應用等領域具有影響力和原創成果的王中林回國工作。各方聯合推動在北京中關村這個智力資源高地、高端人才聚集地建立了由王中林負責的非法人研究單元——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。
 
  2012年1月,王中林院士帶領科研團隊成功研發了摩擦發電機。從那時起,王中林和摩擦發電機技術在中關村加速推進研發。
 
  體制機制創新之外,北京市與中關村管委會還為高端人才提供了全面支持。在中關村積極爭取下,北京市落實了該團隊的科研經費、運行經費,還將王中林院士及其團隊納入中關村人才特區的支持范圍,享受更多優惠政策、鼓勵扶持措施,從而營造鼓勵創新的生態環境。在人才支撐措施和創新生態的支持下,中科院納米能源所已經順利落戶中關村高端人才創業基地,并相繼引進了30多名科研、管理和技術骨干人才。
 
  對于未來,中關村管委會相關負責人透露,在各方支持下,王中林院士團隊正加快落戶中關村懷柔園,并推進相關科技成果轉移轉化,納米能源所也將掛靠中關村高科技產業促進中心。
 
  數據顯示,截至目前,北京地區共入選“千人計劃”1103人,中關村地區入選874人,占北京地區80%;中關村人才特區集聚海外歸國人才1.8萬名,外籍從業人員近9000人,每年新創辦的科技型企業超過6000家,國際人才匯聚的“軟口岸”正加速形成
0

TAG標簽:
貿信機電/ 公司簡介/ 功率分類/ 機組品牌/ 客戶案例/ 服務承諾/ 新聞動態/ 聯系我們/
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五月